原標題:上海浦東堅持把解決問題作為調查研究的落腳點——群眾感受是最好的尺子
“坐在辦公室里都是問題,走下去就都是辦法”——如今,這句話成為上海市浦東新區黨員干部的口頭禪。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既是他們近期廣泛開展調查研究的動力所在,也是他們赴田間地頭問計問需的目標指向。
調研不能止步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著眼于從建章立制上預防問題、解決問題。調研是不是發揮了作用、產生了價值,群眾感受是最好的尺子。
調研看的不是走訪了多少地方,而是解決了多少問題
去年底,浦東新區張江鎮某動遷項目啟動時,張江鎮黨委主要領導在調研中了解到居民高先生一家的實際困難——他家和即將實施的動遷征收項目距離很近,因動遷后對居住環境影響較大,想申請帶拆。
了解到情況后,張江鎮黨委立刻安排調研組進一步調查相關情況。經研究討論,鎮黨委初步判定,該項目實施動遷后,動遷區域只剩下高先生一戶人家,以后出行和基礎設施上會有較大影響,如果此次不予動遷,在今后較長時間內基本沒有動遷安置的可能。
經多方協調與溝通,今年3月,浦東新區建交委、區發改委、區環保局、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等相關部門又派人至現場踏勘,并由新區建交委提出原則同意帶拆的意見。張江鎮相關部門在最短時間內完善了該戶居民家庭的數據錄入、面積認定、公示等前期手續。最終,于4月26日正式簽訂了補償安置協議。
一戶帶拆的小事,對這戶群眾來說可能就是天大的事。如果沒有妥善處理,不僅會給群眾生活、出行帶來一系列麻煩,甚至很可能引發其他社會矛盾。而此次浦東新區大調研中,截至8月底解決社會管理類問題21791個,建設交通類問題2738個,公共事業類問題373個,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反映問題,坐在家里就能解決問題。而小問題的解決更有效推動甚至盤活了浦東新區健康發展這盤大“棋局”。
在大調研中,浦東新區始終秉承“四個堅持”的原則,即堅持大調研與大起底相結合,堅持立新功與理舊賬相結合,堅持繼承好傳統和轉變老觀念相結合,堅持善用好辦法與解決新問題相結合。
群眾的獲得感很實在,就在于一個個具體困難的解決,一樁樁心頭事的回應。只有讓調研成為決策前的重要一環,成為執行過程中的習慣性步驟與經常性工作,思路與舉措才會更加科學嚴密,也才能真正獲得群眾好的反響。“只有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調研,才有持久生命力,也才能真正走進民心。”高先生說。
想要群眾“買賬”,就得把準基層關切、精準對接需求
浦東新區泥城鎮地處上海遠郊,農民自建房的宅前屋后原本并不美觀。按照區里統一部署,泥城鎮近期開展了“美麗庭院”建設。按照習慣思維,美麗庭院離不開花花草草的點綴,離不開盆景小品的添置。所以按照最初的設計方案,老百姓應該在庭院里種花。
但調研中,黨員干部了解到,按照過往生活習慣,村民們更愛種菜。結合群眾訴求,泥城鎮立即調整了方案,把原定的花園變成“小菜園”“小花園”“小果園”三園合一。
與此同時,還有一件小事也納入了調研解決的內容:原來發放給村民的干濕分類垃圾桶,容量和大小與城市居民家用的差不多,但村民一看就不樂意了:“根本不實用,農村雜物多,幾把萵苣葉加一簸箕蠶豆殼就塞滿了。”鎮里馬上決定:換!現在,村民家門口的分類垃圾桶,是原來的5倍左右。村民們開玩笑地打趣:“垃圾桶大了,天地也大了,心也敞亮了。”
在泥城鎮,調研先行已經成為鎮、居(村)兩級干部的工作自覺。退居二線的老同志也任務滿滿。經過一系列“硬仗”,泥城鎮各級干部越來越明白,當干部就要擼起袖子加油干,休想拈輕怕重走過場。
一次有位鎮領導問某村干部:“你們拆違進度如何?”村干部回答:“該拆的都拆了。”“那村頭的兩間房子怎么還在?”村干部當場就懵了。他們不知道,現在鎮領導上班前習慣去村里悄悄轉一圈。
對確定下來的任務舉措,要抓緊實施,決不允許以會壓會、敷衍了事;對部署的具體工作,要跟蹤問效、一抓到底,決不允許只管安排、不管進度,當“二傳手”;對一些關鍵環節,要靠前指揮,決不允許浮在面上、不管不問,當“甩手掌柜”——調研的累累碩果離不開調研工作提出的三個“決不允許”要求。
也正是這些規矩,讓黨員干部在關鍵時刻真正站出來,不走過場、不“一窩蜂”,而是把“難題”變成“課題”,沖到第一線去找辦法、尋“藥方”。也正是這樣的過程,充分調動了百姓“自家院子自家美”的積極性,舊水缸里種上點金錢草、廢棄的揚谷機里添點多肉植物……老百姓參與度高了,小景致多了,“美麗庭院”建設也就變成了你我攜手、其樂融融的一樁小美事、大實事。
轉變的是“等靠要”姿態,提升的是能力
“作為紀檢干部,我們不能坐在辦公室里等線索。而是要把老百姓最難、最愁、最怨的點捕捉上來。”浦東新區川沙新鎮紀委書記徐張芳表示。
今年以來,川沙新鎮紀檢監察干部針對調研發現的問題,先后開展了農村春節資金使用、機關食堂飯票發放、公務卡使用管理等廉政風險點專項監督。鎮紀委將發現的普遍性、苗頭性問題梳理上報鎮黨委,強化“點題式”精準監督。
監督有力了,管理漏洞自然減少了。今年1至8月,川沙新鎮紀委收到的信訪舉報件12件,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調研既要治問題之標,更要治問題之本。
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全區共查辦居(村)干部違紀案件84件,黨紀處分84人,約占全區同期違紀案件總量的12.7%。——這是近日浦東新區紀委監委在區居(村)黨組織領導班子換屆選舉工作動員部署會上給出的數據。
“我們在調研中深切感受到,群眾最痛恨的就是蠅貪。因此決定在居(村)換屆之際梳理出這些發人深省、令人警醒的基本情況,起到警示教育作用。”浦東新區紀委監委審理室同志說。
居(村)是黨組織的神經末梢。面對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光調研摸情況、拿數據還遠遠不夠,還要實打實地有效解決問題。
針對前期調研了解到的情況,浦東新區紀委監委首次提出把候選人初步人選的審核工作作為組織考察的前置工作,嚴把“入口關”,實行一票否決。今年5月,浦東新區1248個居(村)黨組織全面完成換屆選舉工作,一批講政治、守規矩、善服務、敢擔當的優秀黨員進入居(村)黨組織領導班子。
此外,浦東新區紀委監委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完善制度規定,扎緊財政扶持資金、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拆遷補償、村務公開等方面制度的籠子,完善責任鏈條,形成長效機制。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只有“下去走走”成為工作習慣,“嘮嘮家常”成為工作常態,才能聽到最基層的真實心聲、摸清第一手客觀數據、直面第一線問題困難,形成針對性、指導性、操作性強的意見與辦法,真正通過調查研究確保全面從嚴治黨決策部署與各項任務落下去、實起來。
來源:方骎 溫睿/中國紀檢監察報